新闻动态

行业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美国医保铁拳与特朗普时代的变数
发布时间:2025-02-14 17:26 阅读次数:142
分享
上个月,美国CMS的一纸名单,包括司美格鲁肽、安可坦、安泰坦、全再乐等在内的15款重磅产品,被要求坐上谈判桌。

这场始于《通货膨胀削减法案》(IRA)的降价风暴,正在掀起第二波浪潮。

当美国医保的铁拳,遇上药企的生存本能与新旧政府的权力交替,这场博弈早已超越单纯的价格之争。

IRA被拜登政府视为其美国高药价斗争的关键胜利,而“本届政府绝对不会接受上届政府所做的任何事情”,也构成了IRA最大的政策变数。

就在上任当天,特朗普宣布撤销了拜登政府的一项医保支付新尝试。关于美国令人头疼的高药价问题,特朗普团队也一直公开表态希望能够降价,但对于IRA这项备受争议的政策,特朗普目前尚未表明立场。

保持原有路线,淡化还是全部废除它?没人知道特朗普政府最终会采取哪个方向。毕竟,刚刚上台的特朗普,尚不需要担心民意。

变数之外,唯一确定的是,打压药企、降药价,几乎是美国历任总统的形象工程。

在这样一场政治风暴下,没有哪家药企敢在研发、商业策略上掉以轻心。






1、IRA第二拳

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(CMS)没有等到特朗普上任后才发布根据《通胀削减法案》谈判的第二份药物清单。

上个月,包括司美格鲁肽在内的15种药物,被列入2027年美国政府医保价格谈判名单。

诺和泰、诺和盈以及诺和忻(成分都是司美格鲁肽),用于Ⅱ型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,生产商诺和诺德;全再乐(Trelegy Ellipta),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,生产商GSK;安可坦(Xtandi),用于男性前列腺癌,生产商辉瑞;泊马度胺(Pomalyst),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等,生产商百时美施贵宝;爱博新(Ibrance),用于某类乳腺癌,生产商辉瑞;尼达尼布(Ofev),用于成人慢性肺病等,生产商勃林格殷格翰;利那洛肽(Linzess),用于肠易激综合症和慢性便秘,生产商艾伯维/Ironwood医药;康可期(Calquence),用于白血病,生产商阿斯利康;安泰坦(Austedo/Austedo XR),用于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和亨廷顿病,生产商梯瓦制药;氟替卡松和维兰特罗(Breo Ellipta),用于慢阻肺,生产商GSK/Theravance;利格列汀(Tradjenta),用于Ⅱ型糖尿病管理,生产商勃林格殷格翰/礼来;利福昔明(Salix),用于因旅行或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腹泻,生产商Salix医药;卡立哌嗪(卡立哌嗪),用于精神分裂症、双相I型障碍和重度抑郁症,生产商艾伯维;西格列汀/二甲双胍(Janumet/Janumet XR),用于Ⅱ型糖尿病管理,生产商默沙东;欧泰乐(Otezla),斑块型银屑病、银屑病关节炎等,生产商安进。

根据CMS公布的数据,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,约530万美国人使用过这15种药物,Medicare Part D为此支付了约410亿美元,占该报告期内总花费的14%。

如果算上第一批谈判的10种药物,这25款药物占到Medicare Part D费用的36%。

如此巨额的支出,让我们看到,那些药企梦寐以求的重磅炸弹,正成为联邦医保的“出血点”,所以医保选择了重拳出击。

按照流程,药企需要在2月28日前通知美国政府是否参与谈判,随后参与者会进行为期数月的反复报价和拉锯,最终价格将在2027年生效。

等到这一轮谈判结束后,美国政府将再选择15种药物开始谈判,以此类推。2029年开始,联邦医保谈判的药物将增加到每年20种。

对于药企来说,参与谈判意味着要接受可能的降价结果。第一批谈判药物价格削减幅度在38%-79%之间,其中默沙东糖尿病药物Januvia售价从527美元降至113美元,降幅达到79%。

而如果拒绝参与谈判,不仅药品会被联邦医保拒绝覆盖,同时在美国销售这款药物的收入也将面临最高95%的销售税。






2、第一轮降价的涟漪效应

面对医保谈判的压力,大药企早就开始了反抗。

包括辉瑞、诺和诺德、阿斯利康、强生等在内的大药企,纷纷起诉美国政府,但作为弱势一方,最终仍未能阻止IRA的落地。

当然,短时间来看,美国医保的铁拳对药企的影响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

以第一批占用Medicare Part D资金量最大的Eliquis为例,最终其降价56%。而根据BMS对于Eliquis的销售额预估,2023年报披露的Eliquis销售额为122亿美元,谈判价格出炉后其对2026年-2027年销售额的预估中位数降到98-115亿美元。

悲观情况下,等于Eliquis销售额将减少20%。

56%的降价,对应20%的销售额降幅,这是因为,医保的铁拳未必全部打到药企身上,更重要的是药房福利管理者(PBM)这个中间商。

与我国药品采购实行的“两票制”不同,美国的药物流通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机构,其中PBM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

尽管PBM不在直接的流通环节中,它们却掌握着审核医生处方、制定处方集、谈判药物价格等多项权力。根据EVERSANA的数据,2017年,美国前三大PBM已经影响了全美73%的处方药销售。

为了增加药物的可及性,药企需要支付给这些主体一定的回扣、折扣等费用作为回报。

并且,这部分费用极其夸张。有数据统计,回扣通常在23%左右。而按照强生此前披露的数据,2022年其支付给这些主体的费用高达390亿美元,占其收入比重为41%,是其净利润的2.17倍。也就是说,回扣比例高达40%。

Eliquis的回扣比例也高达40-49%。这意味着,原本BMS就需要在售价里面掏出很大一部分给中间商PBM,而在IRA医保谈判之后不用再付这些钱了。以Eliquis为例,哪怕是50%以上的降价,其实真正挤压的不是药企,而是中间商。

当然,当那些年销几十亿甚至百亿的重磅产品都可能被纳入谈判,没有哪家药企敢在研发、商业策略上掉以轻心。

因为这颠覆了美国创新药市场,延续数十年的“高定价-长周期”商业模式。医保支付方与制药巨头的力量天平开始倾斜。而对于那些依赖单一爆品支撑的药企,正被迫在创新效率和成本控制间走钢丝。

长远来看,若现行政策持续,IRA谈判降价导致单个产品峰值回报期缩短,到2029年美国前50大药企的峰值产品回报周期将缩短38%。

这种压力正在酝酿一场行业地震,87%的药企正在因IRA的潜在影响而调整产品发布计划。






3、特朗普时代的变数

当然,目前医保谈判还存在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——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将如何处理拜登的医保谈判政策。

特朗普团队一直公开表态希望降低美国的药品价格,但对于这项备受争议的政策,目前尚未表明立场。

一些人认为,“本届政府绝对不会接受上届政府所做的任何事情”,这也是IRA最大的政策变数。

特朗普在医保政策上一直有着自己的主张。2016年其上台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计划废除不痛不痒还加深阶层仇恨的奥巴马医改。只可惜,他失败了。

2021年1月28日,继任者拜登则签署了一系列与医疗保健相关的指令备忘录,称要扭转特朗普造成的“损害”。其中包括推翻了特朗普前政府对堕胎的限制,重启奥巴马医改,这两个话题在美国一直颇有争议,也是民主党与共和两党歧见最深的议题。

IRA,也被拜登政府视为其美国高药价斗争的关键胜利。

这一次,特朗普二次登台后,没有在医疗保健层面动大刀子,但也已经表现出打击拜登政府制定的政策的倾向。

特朗普就任当天,宣布撤销了拜登政府的一项医保新尝试。

CMS曾计划推出CGT准入模型,通过按疗效付费和联邦保险的类带量采购,来降低价格。模型率先试点的产品是Bluebird、Vertex/CRISPR的镰状细胞病(SCD)基因疗法Casgevy(定价220万美元)、Lyfgenia(310万美元)。

如此天价的基因疗法针对的疾病,是一种不成比例地影响美国黑人的遗传性血液疾病。也正因此,CGT准入模型被业内视为一大创新与进步。

特朗普却决定撤销这一新尝试。这也让外界对后续特朗普政府与IRA的走向,有了更多猜测:保持原有路线,淡化或全部废除它。

当然,大多数行业分析师认为,完全废除的可能性不大。

因为美国的高药价问题,涉及民意。特朗普也曾抨击过美国的药品价格,并提出了一项最惠国政策,即根据其他国家定价。

毕竟,打压药企、降药价,几乎是美国历任总统的形象工程。

上个月底,CMS发表了一份非常简短的声明,简单承认“降低美国人的处方药成本是特朗普总统及其政府的首要任务”,声明还提到“吸取迄今为止的经验教训”和“为谈判带来更大的透明度”。

这或许意味着,一些备受争议的因素,可能会得到改变。

比如,“药丸处罚”,因为小分子只免于谈判9年,而生物制剂的宽限期为13年;再比如,改变谈判的规则和流程,例如CMS与制药商会面的次数,或举行多少次听证会。

不过,拜登政府官员表示,继任者可能无法改变谈判过程,因为法律规定了详细的选择标准。但政治局势风云变幻,特朗普若真有调整动作,势必会引发医药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。

就在2月6日,马斯克带着他的DOGE进驻CMS,并获得管制支付与合同系统的访问权限,审查美国支付系统是否存在欺诈行为。马斯克则在X账号上转发了相关新闻报道,并表示:“没错,这里正是巨额欺诈发生的地方。”

CMS作为美国医疗机构的核心,负责管理亿万美国人的医疗保险、医疗补助和其他医疗保健计划,掌握全国每年约1.5万亿美元的联邦预算,占总支出的22%。

DOGE指出:CMS在2023年支付的1000亿美元存在问题。这或许是引发大规模调查的原因之一。

美国医保体系这种冰冻三尺的局面,不论进行任何改革都充满了艰难和未知。更何况,为了争夺利益,两大党之间的斗争一刻未停,大药企以及相关既得利益集团也不会坐以待毙。


接下来,这场大戏,如何唱下去?















本文转载自药智网,仅供参考学习。


办事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