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次新冠疫情,特效药的研发过程可谓艰难,直到2021年的11月,全球首款新冠特效药莫诺拉韦(Molnupiravir)才在英国获批上市。纵观历史,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之路总是充满挑战,也为人类的健康带去更多福音。
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,核心含有核酸(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)和复制酶,其外包有蛋白质的外壳和膜,本身无细胞结构,缺乏完整的酶系统,必须依赖寄主的细胞和酶而繁殖,其正常复制周期分为六个阶段:吸附、侵入、脱壳、生物合成、组装和释放。按形状分类,可分为冠状病毒、杆状病毒、丝状病毒、球形病毒、砖形病毒和弹形病毒等。本次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就属于冠状病毒的一种。
根据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,抗病毒药物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:
目前,这些抗病毒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、HIV感染、疱疹病毒感染、乙肝等多种疾病。
奥司他韦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,能切断病毒的扩散途径,防止病毒在体内繁殖。在流感发病的高峰期,通过服用奥司他韦可以达到预防效果。
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,也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。这种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各种流感病毒株的复制和传播过程,耐受性好,毒性小,且针对甲型和乙型流感更有效,可以针对流感病毒进行有效地抑制和杀灭作用。
扎那米韦也是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,通常为吸入的喷雾剂。这种药物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,从而改变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聚集和释放。
疱疹病毒感染用药:阿昔洛韦、
伐昔洛韦、泛昔洛韦
阿昔洛韦与人体内的嘌呤,核苷酸有类似的结构,借此结构来影响人体内的酶对物质的辨识,并通过这些酶的作用转变成能够抑制病毒扩散的物质,实现它的功效。阿昔洛韦因具有高效低毒、选择性强等优点,多年来被认为是治疗带状疱疹的理想药物。
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前体药物,口服生物利用度67±13%,约是阿昔洛韦的3~5倍。伐昔洛韦到达体内之后可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,再进入到被感染的细胞当中,抑制病毒DNA的合成,终止病毒的复制,从而达到抗病毒作用。
泛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L-氨酸酯,可在细胞内或体内水解成阿昔洛韦,因水溶性好,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,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。药效方面,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比阿昔洛韦起效快,可有效缩短病程。
广谱抗病毒药物:病毒唑
病毒唑又名利巴韦林,是一种广谱的强效抗病毒药物,属于合成核苷类药物,通过抑制病毒的DNA和RNA的合成,从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,可用于防治流感、副流感、甲型肝炎、乙型肝炎、丙型肝炎、麻疹、腮腺炎、水痘以及单纯性疱疹、带状疱疹、病毒性眼角膜炎、疱疹性口腔炎、小儿腮腺病毒性肺炎等多种疾病。
干扰素
干扰素(IFN)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,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,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,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,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(NK细胞),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,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,并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。
抗乙肝病毒药物:恩替卡韦、
替诺福韦、丙酚替诺福韦
替诺福韦是无环磷酸盐类核苷(酸)类似物,是一种新型的逆转录酶抑制剂,经口服吸收后被细胞激酶磷酸化,可与5’-三磷脱氧腺苷酸竞争掺入病毒的DNA链,造成病毒DNA链延长受阻,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。
丙酚替诺福韦是升级版替诺福韦,在替诺福韦的基础上增加了酰胺键,可以透过肠壁被吸收,在血浆中更稳定,半衰期更长,使用剂量更小,在确保其高抗病毒活性的同时,显著降低了对骨、肾毒性。
抗艾滋病病毒药物
目前共有6大类30多种药物可以治疗艾滋病,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(NRTls)、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(NNRTIs)、蛋白酶抑制剂(Pls)、整合酶抑制剂(INSTIls)、融合酶抑制剂(FIs)及CCR5抑制剂。
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是治疗艾滋病的常用药物。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能干扰HIV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,减少病毒数量增长,代表药物有齐多夫定、去羟肌苷、扎西他滨、司他夫定、拉米夫定、阿巴卡韦等。
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是艾滋病的治疗药物之一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能阻止HIV的RNA转录,抑制病毒复制,减少病毒的数量。代表药物有依非韦伦、奈韦拉平、利匹韦林等。
蛋白酶抑制剂也常用于治疗艾滋病。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HIV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必须蛋白酶的合成,从而抑制HIV复制,减少病毒的数量,代表药物有奈非那韦、沙奎邦韦、茚地那韦、安泼那韦、利托那韦等。